DF20130804-369.pdf
Media
extracted text (Extract Text) |
嘉義縣竹崎鄉桃源村
一、災區基本資料 災害案件編號 102 年其他-嘉義竹崎-001 災區行政區域 嘉義縣竹崎鄉桃源村 溪流名稱 濁水溪 所屬流域 濁水溪流域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 350mm 受災地點 地標:嘉 128 線(仁宇橋) 參考雨量站 GPS 坐標 TWD97 X:207341 Y:2597843 土石流警戒發布時間 無 土石流警戒解除時間 無 災害發生時間 102 年 8 月 4 日 17 時 00 分 現勘日期 102 年 8 月 9 日 災害類型 崩塌(山崩)、洪水 民宅建物 一般民宅:1 戶 公有建物 無 內埔(C1M490) 保 全 對 公共設施 象 農林用地 歷史災害 農園 無 民國 97 年期間該崩塌地曾經發生土石崩塌 二、災區地理位置 災害位置(TWD97) X: 207341Y:2597843 內埔雨量站 竹崎鄉 影像來源:Google earth 拍攝日期:2005 年 2 月 往埤仔面 勝源路(嘉128線) 濁水溪 c 農園範圍 鄰近農園災溪水溢流受損 d 崩塌地概略範圍 崩塌長150公尺 a b 崩塌寬60公尺 崩塌土砂堆積並堵塞河道 堆積長80公尺 堆積寬40公尺 堆積深2.5公尺以上 嘉縣DF017 e 聯絡道路 往大宅 仁宇橋 嘉縣DF016 註 1:坐標採 TWD97。 註 2:衛星影像圖拍攝日期為 2005 年 2 月。 註 3:拍攝方位角係以磁北方向 0 度順時針方向測至目標物之水平角。 三、災區環境資料 崩塌地行政區域 南投縣竹崎鄉桃源村 地文 地(形 因)子 坡向 N 120ºE 坡頂高程 EL.302 坡址高程 EL.208 坡度 30~35 度 土地權屬 山坡地 100% 災害位置 地質 條件 區域地質 地質構造 卓蘭層及相當地層 泥岩、砂岩(東方約 2 公里觸口斷層通過,逆移斷層) 災害位置 比例尺 1:25000 水 年 月 1 2 3 4 文 概 況 5 6 7 8 9 10 11 年雨量 12 雨量 新(發雨量站 2002 36 0 4 3 169 328 761 403 216 2 1 61 1984 2003 26 12 20 154 88 598 234 491 351 30 6 0 2010 2004 13 28 38 100 163 42 874 588 117 10 2 82 2057 2005 14 126 150 63 440 1006 836 547 394 120 10 10 3716 2006 14 0 85 124 173 1148 794 552 354 4 134 23 3405 2007 70 16 20 96 230 428 234 804 503 470 24 0 2895 2008 32 25 18 45 182 276 1060 378 1127 198 42 6 3389 2009 0 12 95 156 35 325 210 1559 412 26 2 30 2862 2010 22 78 8 108 160 268 723 738 510 72 49 34 2770 2011 30 24 54 6 346 270 628 478 212 96 152 34 2330 平均 34 55.5 15 142.5 408 778 200 834.5 212 0 95 38.5 2813 註:(*)統計資料不完整、(-)無降水、(X)儀器故障 ) 單位:毫米 測站編號 內埔 雨量站 C1M490 X: 204660 Y: 2598337 (TWD97)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四、即時現勘調查 疏散時間疏散人數:0 人 原先規劃避難處所:本次疏散避難何處:疏散避難情況 補充說明: 受災居民受洪水災害與警消單位及鄉公所聯繫辦理清疏作業。 1. 災情描述:竹崎鄉桃源村仁宇橋下游坡面因連日午後雷陣雨影 響,坡面土體順沿陡峭坡面快速滑落而下,河道左側護岸遭崩塌 土砂掩埋,崩落土砂堆積於濁水溪河道,造成洪水溢淹,農園受 損。竹崎鄉公所辦理緊急清疏,維持原河道暢通。本次災害無造 災損類型與災情 成人員傷亡。 描述 2. 災害規模:崩塌長 150 公尺、寬 60 公尺;堆積區長 80 公尺、寬 40 公尺、堆積深 2.5 公尺以上。崩塌冠部呈陡峭(大於 45%)裸露 岩面。 3. 災損統計:洪水溢淹造成 1 座農園受損。 農園 1 座 災 民宅建物 損 公共設施 無 統 人命/房舍/道 計 死亡 0 人 失蹤 0 人 受傷 0 人 房屋受損 0 棟 道路毀損 約 0m 路毀損統計 既有工程設施損 濁水溪左岸護岸遭崩塌土砂堆積掩蓋。 壞 即時處置情況 竹崎鄉公所辦理河道緊急清疏。 崩塌地臨時編號 南投竹崎-001 GPS TWD97 X:207341 Y:2597843 坐標 崩塌區位 河岸邊坡崩塌 邊坡類型 順向坡 斜面坡度 30~35 度 崩塌類型 山崩 崩塌地主要岩性 泥岩、砂岩 位態 N120ºE/ N35ºW 崩塌規模 長度 150 m 寬度 60m 崩塌深 1.5m 崩塌面積 9000m2 殘土狀況 長度 80m 寬度 40m 深度 2.5m 殘土量 8000m3 災區坡面為原生自然林,無土地利用行為或開發坡面,坡面植生多為龍眼、檳榔 林等。坡面崩塌處已呈裸露陡峭岩層面。 災 區 植 被 情 況 現 況 相 片 影像來源:Google earth 拍攝日期:2005 年 2 月 往埤仔面 (1/2) 照片來源: 102.08.05 網路新聞/中時電子報 b 方位角 240 度 崩塌地概略範圍 b 勝源路(嘉128線) c 濁水溪 農園範圍 鄰近農園災溪水溢流受損 d 崩塌地概略範圍 崩塌長150公尺 嘉縣DF017 a 崩塌冠部呈陡峭岩面裸露 e b 崩塌寬60公尺 方位角 240 度 a-3 聯絡道路 102.08.09 往大宅 崩塌方向 仁宇橋 崩塌土砂堆積並堵塞河道 堆積長80公尺 堆積寬40公尺 堆積深2.5公尺以上 濁水溪 嘉縣DF016 崩塌方向 洪水溢流方向 竹崎鄉公所清疏河道堆積土砂 a-2 方位角 270 度 X:207341 Y:2597843 崩塌方向 濁水溪 鄰近農園災溪水溢流受損 聯絡道路 崩塌土砂堆積河道、鄰近農田因溪水溢流受損 崩塌土砂堆積河道、鄰近農田因溪水溢流受損 a-1 方位角 270 度 竹崎鄉公所緊急清疏中 崩塌土砂堆積並堵塞河 道 濁水溪 X:207341 Y:2597843 崩塌方向 洪水溢流方向 崩塌土砂堵塞河道造成溪水溢淹 102.08.09 洪水溢流方向 102.08.09 a-3 X:207341 Y:2597843 方位角 270 度 濁水溪 鄰近農田因溪水溢流受損 102.08.09 現 況 d 相 片 方位角 30 度 a-4 ( 2 /2 ) 方位角 270 度 X:207341 Y:2597843 X:207341 Y:2597843 濁水溪 竹崎鄉公所清疏土砂暫置堆積 c 102.08.09 方位角 240 度 102.08.09 高處拍攝崩塌地遠 a-5 方位角 270 度 X:207341 Y:2597843 X:207341 Y:2597843 濁水溪 洪水溢流方向 濁水溪 洪水溢流方向 下游往上游拍攝崩 e 102.08.09 方位角 90 度 技師會同災例現勘 102.08.09 a-6 方位角 270 度 X:207341 Y:2597843 X:207341 Y:2597843 濁水溪 洪水溢流方向 鄰近保全住戶安全 102.08.09 崩塌地堆積河道、鄉公所辦理緊急清疏作業 102.08.09 五、降雨量分析 降 雨 組 體 圖 8/4 17 時崩塌災害發生 ( R=67..5mm、I=22.5mm/h ) 參考雨量站:嘉義縣竹崎鄉內埔雨量站(內埔( C1M490) )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350mm 本次降雨開始時間 8 月 4 日 16 時 本次降雨結束時間 本次降雨延時 降 雨 本次降雨累積雨量 參 本次降雨平均降雨強度(mm/h) 數 本次降雨最大降雨強度(mm/h) 8 月 4 日 23 時 7 hr 23mm 3.3(mm/h) 22.5(mm/h) 災害發生時刻降雨強度(mm/h) 22.5(mm/h) 災害發生時刻有效累積雨量(mm) 67.5mm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網頁 六、災害發生原因分析與二次災害可能性 災害發生 原因分析 降雨條件:本次災害降雨延時短,災害發生期間的最大降雨強度達到 22.5 mm/h,以降雨延時及累積雨量而言,顯示災害發生時段災區並無長延時降 雨,且瞬時降雨強度驚人。 地形地質條件:崩塌災區坡腳地形區位在濁水溪頂沖河段,崩塌坡面的地勢 陡峭(坡度達 30 度以上),且地質屬砂岩及泥岩互層之坡面,坡面走向與崩 塌地層面走向交角小於 20 度,目視屬小規模之順向坡。 土地利用: 崩塌坡面周遭土地無人為開發利用。上方坡面有台電電塔,經 現況調查,電塔與崩塌坡面相距甚遠,與本次災害無影響。 綜合探討: 經訪談及現地調查,災害發生時並無強降雨條件。災區位於濁 水溪河道凹岸頂沖段,河道水流為常流水,水流長期沖刷造成左側護岸損 毀,又受連日午後雷陣雨降雨影響,坡面土壤含水而增加自重,原坡面土體 順沿陡峭坡面崩落堆積於濁水溪河道,釀成本次災情。 二次災害可能性: 經訪談當地居民,於 2008 年期間該崩塌地曾經發生土石 崩塌,發生本次崩塌時災區並無降雨。現勘日前一週內,期間均有短暫午後 雷陣雨發生。經現勘分析推測,主要原因為濁水溪頂沖河岸淘刷坡腳,土砂 因雷陣雨增加自重並伴隨順向坡面崩落而下。經現地調查,災區上方崩塌露 頭已呈陡峭裸露岩層(如下照片),而崩塌坡面左側現況仍有小規模之順向坡 面土體,坡面岩層與土體呈順向坡,坡面主要地質岩性為泥岩,遇水可能沖 刷軟化順著砂岩層面崩落,豪雨時能可能造成二次崩塌。 小規模之順向坡面土體 二次災害可 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