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20110829-308.pdf
Media
extracted text (Extract Text) |
屏東縣牡丹鄉四林村
一、災區基本資料 災害案件編號 100 年南瑪都颱風-屏東牡丹-003 災區行政區域 屏東縣牡丹鄉四林村 溪流名稱 — 所屬流域 南屏東沿海河系 土石流潛勢溪流 —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 600mm 受災地點 參考雨量站 檳榔(C0R280) 地標:靈山老祖娘娘廟(屏 170 GPS 坐標 TWD97 X:231443 Y:2442037 鄉道 5K 處) 土石流警戒發布時間 100 年 8 月 29 日 17 時(紅色警戒) 土石流警戒解除時間 100 年 8 月 31 日 20 時 災害發生時間 100 年 8 月 29 日 04 時 00 分 現勘日期 100 年 9 月 1 日 災害類型 民宅建物 保 全 公有建物 對 象 公共設施 歷史災害 地滑 一般民宅:四林路民宅約 20 戶。 寺廟:靈山老祖娘娘廟。 學校:牡林國小。 活動中心:四林村活動中心。 警察局:牡林派出所 道路:屏 170 鄉道(四林路) 電力設施:台電配電系統(電桿數座)。 無。 二、災區地理位置 災害地點 災害位置(TWD97) X:231443 Y:2442037 檳榔雨量站 X:233112 Y:2441180 屏 靈山老祖娘娘廟 170 往保力 屏170鄉道5K處 c a b 路基坍塌地層滑動 鄉 道 往長樂 口 溪 註 1:坐標採 TWD97。 註 2:Goole Earth 影像拍攝日期為 2010 年 2 月 2 日。 港 三、災區環境資料 崩塌地行政區域 屏東縣牡丹鄉四林村 地文 地(形 因)子 坡向 N70oW 坡頂高程 EL.190m 坡址高程 EL.90m 坡度 S=40% 土地權屬 山坡地 100% 地質 條件 區域地質 地質構造 崩塌地地質主要為石底層(頁岩和薄砂頁岩護層,夾有 厚層砂礫岩透鏡體)。 無斷層通過。 縣道 200 線 水 年 月 1 文 概 況 8 9 10 11 12 年雨量 233.5 325 785 205 191.5 3680 372.5 982.5 654.5 503 123.5 56 3928 1191 605 127 723 *184 207 *3653 *516 *754.5 *566 *326.5 *859.5 *95 *50 *57 *3502 42 237 90 8.5 136.5 521 69 35 151.5 1568 107.5 63 28.5 772 75.5 873 425 124 615 50.5 3342 28.5 37.5 25.5 103.5 268 924 173.5 446.5 27 24.5 286.5 2405.5 2 3 4 5 6 1998 51.5 74.5 49 141 217 1999 161.5 136 39 160 223.5 516 2000 35 73 55.5 32.5 *59.5 360.5 2001 78 125.5 39 35 2002 68.5 116 93 2003 145.5 62.5 2004 60.5 7 1216.5 190.5 雨量 檳(榔雨量站 2005 40 29 41.5 57.5 255.5 *342 975.5 440 505 2006 81 99.5 67 66.5 329.5 427.5 847.5 405.5 247.5 57 56.5 79.5 2007 72.5 85.5 45.5 37.5 *140 235.5 68 1400.5 278 110 393 31.5 *2897.5 2008 104.5 83.5 83 89 133.5 693.5 646.5 525 268.5 194 196 82.5 3099.5 2009 160 107.5 73.5 117 34.5 *241.5 489.5 1315 519 332.5 36 32 *3458 2010 94.5 12 71.5 63 359.5 170 476 36.5 49 3659.5 平均 88.7 79.5 61.7 71.5 192.2 475.0 522.1 註:(*)統計資料不完整、(-)無降水、(X)儀器故障 ) 單位:毫米 檳榔雨量站 測站編號 C0R280 X: 233112 Y: 2441180 (TWD97)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112.5 207.5 119.5 *3125.5 474.5 1107.5 745.5 630.4 2764.5 452.0 315.2 175.3 111.4 3175.0 四、即時現勘調查 疏散時間:8 月 28 日 12 時 疏散人數:20 餘人。 疏散避難情況 原先規劃避難處所: 本次疏散避難至何處: 牡林國小,滿州國小 屏 170 鄉道 5K 處因地層滑動而發生路面坍塌災害, 災損類型與災情 電線桿毀損。 2. 緊鄰屏 170 鄉道的民宅(靈山老祖娘娘廟),與路面約 描述 有 1~2m 高差及裂縫,房舍內支柱損毀。 民宅:共 7 棟民宅受損。 民宅建物 災 寺廟:靈山老祖娘娘廟 1 棟受損。 損 道路:屏 170 鄉道 5k 處道路下邊坡地滑造成路面塌陷長 統 公共設施 度約 60m。 計 人命/房舍/道 房屋 道路 路毀損統計 死亡 0 人 失蹤 0 人 受傷 0 人 受損 共 8 棟 毀損 約 60m 既有工程設施 無。 損壞情形 1. 牡丹鄉公所協調海軍陸戰隊 606 旅協助道路清理,環 即時處置情況 境整理及安置災民等。 2. 牡丹鄉公所調派怪手搶通屏 170 鄉道 5k 處道路。 1. 崩塌地(地滑) 臨時編號 崩塌區位 邊坡類型 斜面坡度 崩塌類型 崩塌地主要岩性 屏東牡丹-004 GPS 坐標 TWD97 X:231443 Y:2442037 道路邊坡崩塌 斜交坡 約 40 度 山崩(地滑) 石底層(頁岩和薄砂頁岩護 位態 N70°W/40°SW 層,夾有厚層砂礫岩透鏡體) 崩塌規模 長度 60m 寬度 20m 殘土狀況 長度 寬度 地滑處週邊為自然林。 高度 深度 崩塌深 - 崩塌面積 殘土量 約- 屏 靈山老祖娘娘廟 170 往保力 災 區 植 被 情 況 屏170鄉道5K 處 鄉 路基坍塌地層滑動 道 往長樂 口 港 現 況 相 片 (1/3) X:231400 Y:2442015 a-1 屏 靈山老祖娘娘廟 170 往保力 a 屏170鄉道5K處 民宅前空地下陷 鄉 路基坍塌地層滑動 道 往長樂 口 港 溪 截自 google 影像 拍攝日期:2010 年 2 月 2 日 民宅前方空地因地滑而下陷 2011.09.01 X:231400 Y:2442015 a-2 靈山老祖娘娘廟 往長樂 屏170鄉道 往保力 屏 170 鄉道 5K 處地滑災害 2011.09.01 相片來源: 恆春基督教醫院電子報 X:231400 Y:2442015 a-3 往長樂 屏170鄉道 往保力 屏170鄉道5K處道路 溪 2011.09.01 現 況 相 片 (2/3) X:231433 Y:2442028 a-1 屏 靈山老祖娘娘廟 靈山老祖娘娘廟 170 往保力 a 屏170鄉道5K處 往保力 b 鄉 路基坍塌地層滑動 道 往長樂 屏170鄉道 口 港 溪 往長樂 截自 google 影像 拍攝日期:2010 年 2 月 2 日 緊鄰道路民宅下陷 2011.09.01 X:231443 Y:2442037 b-1 往保力 屏170鄉道 8m 往長樂 屏 170 鄉道路面受坡面地滑影響而坍塌 相片來源: 恆春基督教醫院電子報 2011.09.01 X:231443 Y:2442037 b-2 往保力 屏170鄉道 往長樂 屏170鄉道5K處道路搶通 2011.09.01 現 況 相 片 (3/3) X:231433 Y:2442028 a-1 屏 往保力 靈山老祖娘娘廟 170 往保力 a 屏170鄉道5K處 鄉 路基坍塌地層滑動 道 屏170鄉道 往長樂 口 港 往長樂 溪 截自 google 影像 拍攝日期:2010 年 2 月 2 日 路面因地滑而產生裂縫 X:231433 Y:2442028 a-2 2011.09.01 X:231433 Y:2442028 a-3 支柱損毀 2m 靈山老祖娘娘廟災害 a-4 2011.09.01 X:231433 Y:2442028 民宅與路面約1~2m高差 a-5 2011.09.01 屏170鄉道5K處 X:231433 Y:2442028 靈山老祖娘娘廟 民宅因地滑以至於與路面產生高差 2011.09.01 屏 170 鄉道 5K 處因地滑使道路受損 2011.09.01 五、降雨量分析 8/29 04:00 地滑災害發生 雨場終點 紅色警戒發布 雨場起點 降 雨 組 體 圖 ( R=450.mm、I=108.5mm/h ) 參考雨量站:屏東縣滿州鄉檳榔雨量站(測站編號:C0R280)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600mm 本次降雨開始時間 8 月 27 日 13 時 降 雨 參 數 本次降雨結束時間 8 月 30 日 13 時 本次降雨延時 63hrs 本次降雨累積雨量 743 mm 本次降雨平均降雨強度 11.79 mm/hr 本次降雨最大降雨強度 108.5 mm/hr 災害發生時刻降雨強度 108.5 mm/hr 災害發生時刻有效累積雨量 450.0 mm/hr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網頁 六、災害發生原因分析與二次災害可能性 南瑪都颱風期間,為屏東縣牡丹鄉帶來豐沛降雨,由 檳榔雨量站統計顯示,本次累積降雨量達 743mm, 最大降雨強度為 108.5mm/hr。 2. 從地質及地形上分析,本區屬石底層,岩性由頁岩和 薄砂頁岩護層,夾有厚層砂礫岩透鏡體,屬於較軟弱 災害發生原因 地層,加上地滑區域位於地勢較高及坡度較陡處(40 分析 度),故較容易發生地滑災害。 3. 逕流及入滲影響土壤水分,同時並滲入地層中,使其 地層膠結強度與岩體間磨擦力下降,導致地下水位上 升,使地層的下滑應力提高,而產生地滑災情。 4. 道路及坡地均無排水設施,導致下大雨時,水流宣洩 不及,坡面及道路變成水流途徑,加劇地表土壤沖刷。 1. 本區域仍位於地勢較高且坡度較陡之區域,未來如再 有豪雨仍可能持續發生地層滑動。 二次災害可能性 2. 本區地滑出現各長達 60m 滑動面,未來地層仍可能延 屏 170 鄉道 5K 處的區域滑動,對於道路上邊坡的民宅 未來可能發生災害,建議作細部地滑調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