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檢索
空間檢索
文本列表
標題 | 災例類型 |
---|
統計圖表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
108年利其馬颱風-雲林古坑-001
|
Description (Dublin Core) |
降雨條件:本次災害發生時有效累積降雨量210 mm,降雨強度10mm/h,為災害發生主因。
地質條件:災害發生區位地質屬桂竹林層大窩砂岩段,主要組成為泥質砂岩;砂岩及頁岩互層,鄰近有九芎坪向斜;內磅斷層。 土地利用:崩塌區域為原始林,無明顯土地開發利用情形。 綜合探討:崩塌地位於149 乙線上邊坡,其發生位置過去有崩塌情形發生,且部分植生已恢復。研判此次崩塌為邊坡材料風化,加上連日豪雨導致土壤含水量升高等因素,促使舊有崩塌地再次發生土石崩落。 |
Identifier (Dublin Core) |
480
|
name (Friend of a Friend) |
DF20190811-480.pdf
|
Initiating Event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
108利奇馬颱風
|
Type (Dublin Core) |
崩塌(山崩;沖蝕)
|
Date (Dublin Core) |
2019-08-11
|
Temporal Coverage (Dublin Core) |
8:00
|
土地權屬 (landslide_event) |
山坡地 100%
|
縣市 (landslide_event) |
雲林縣
|
鄉鎮 (landslide_event) |
古坑鄉
|
村里 (landslide_event) |
草嶺村
|
地標 (landslide_event) |
地標:149 乙線6K 處
|
Creator (Dublin Core) |
雲林縣政府提供
|
short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Ontology) |
1.現況描述:利奇馬颱風期間,連日豪雨造成邊坡土壤鬆動,大量土石滑落至149 乙線,一度造成交通中斷。
2.災害規模:崩塌地1 面積約0.04 公頃,平均深度約2 公尺,長度約20 公尺,寬度約20 公尺,堆積量體約800 立方公尺;崩塌地2面積約0.01 公頃,平均深度約2 公尺,長度約10 公尺,寬度約 10 公尺,堆積量體約200 立方公尺。 3.災損統計:護欄毀損5 公尺。 |
extracted text (Extract Text) |
附錄六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 一、災區基本資料 災害案件編號 108 年利奇馬颱風-雲林古坑-001 災區行政區域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 溪流名稱 清水溪 所屬流域 濁水溪流域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 無 參考雨量站 地標:149 乙線 6K 處 受災地點 土石流警戒發布時間 無 土石流警戒解除時間 無 災害發生時間 坐標 TWD97 X:215581 Y:2611662 108 年 8 月 11 日 8 時 訊息來源:雲林縣政府提供 現勘日期 108 年 8 月 28 日 災害類型 崩塌(山崩、沖蝕) 民宅建物 無 公有建物 無 公共設施 149 乙線道 農林用地 無 保全對象 歷史災害 GPS 無 附錄六-81 草嶺(C0K240) 附錄六 二、災區地 地理位置 置 災 災害位置(TW WD97) X : 215581 Y: 2611662 2 災害位置 置 草嶺雨 雨量站 往梅山 b f 149 乙 清水 水溪 a 崩塌 塌地 1 山溝 山 d 舊崩塌地 地 e g 清水溪 c 崩塌地 2 往南投 影像來源 源:gooogle m map 日期:107 年 12 月 附錄六-82 附錄六 三、現況 三 況及植被情 情形照片 片 現況照片 片 方位角 700 度 a b 方位角 70 度 20 公尺 尺 崩塌地 1 (本 本次災害位置 置) 崩塌地 1 20 公尺 崩塌地 地2 清水溪 溪 山溝 溝 舊崩 崩塌地 108.08.28 山溝 149 乙 往南 南投 往梅山 c 方位角 1335 度 舊有 有崩塌地上岩 岩屑崩落。 108.08.28 8 d 方位角 方 110 度 10 公尺 崩塌 塌地 2 崩塌地 2 山溝 清水溪 溪 10 公尺 清水溪 149 乙 舊崩塌地 舊 149 乙 清水溪旁邊坡 清 坡發生岩屑崩落 落, 土石堆積於邊 土 邊坡上。 108.008.28 方位角 220 度 e 往南投 往梅 梅山 f 108.08.28 8 方位角 135 度 崩塌地 2 崩塌地 地1 土石 石堆積 山 山溝 土石堆積 積 149 道路排水 水溝 崩落土石堆積 積於山溝下游 游處。 108.008.28 邊坡 坡堆積土石滑落 落至路邊排水 水溝, 但尚 尚未影響通水斷 斷面。 附錄六-83 108.08.28 8 附錄六 現況照片 片 g 方位角 1335 度 g1 1 既有 有靜水池 崩塌地 崩 2 清水溪 土石堆積 積 既有靜水池 既 土石堆積 崩落土石堆積 崩 積於邊坡崩塌地 地下方及靜水 水池內。 108.008.28 崩塌 塌地 2 崩落之 之土石滑落至清 清水溪 下游 游靜水池,以 以阻塞出水口 。 附錄六-84 方位角 135 度 附錄六 四、災區環 環境資料 料 致災崩 崩塌地行政 政區域 地文 地(形 因)子 集水區 區面積(A) 集水區 區寬度(W)) 集水區 區最大高差 差(△h) 溪流長 長度(L) 溪流坡 坡度(S) 土地權 權屬 雲 雲林縣古坑 坑鄉草嶺村 村 445 ha 集 集水區面積 積/集水區長 長度 W=0..327km 6670 m 00.886 km 339.5% 山 山坡地 100 0% 地質 區域地質 質 桂竹林 林層大窩砂岩 岩段(泥質 質砂岩,砂 砂岩及頁岩互 互層) 條件 地質構造 造 九芎坪 坪向斜、內磅 磅斷層 災害位置 附錄六-85 附錄六 水文概況 年 1 2 3 4 5 6 7 8 9 110 11 12 年雨 雨量 2010 34 82.5 16 117.5 191.55 317.5 443.5 4 341 572 775 54 49 22933.5 2012 62.5 788 22 240 442 1050.5 224.5 2 1104 153 3 .5 156 73 36009 2013 21.5 0.55 36 319.5 718 161.5 679 1197 218 633.5 15 71 35000.5 2014 0 57.5 67 31.5 543 373.5 461 4 209.5 134.5 0 7.5 70 19555 2015 19 14.5 16 83.5 521.55 93 347 3 991.5 435 377.5 6.5 57.5 26222.5 2016 275.5 34.5 179.5 202 140.55 505 166 345.5 905.5 556 79.5 21 29100.5 2017 0 7.55 54.5 167 251.55 1392 623.5 6 101.5 177 995 30 16 29155.5 2018 133 66.5 51 79 106.55 704 616.5 6 788.5 131 222 17 0.5 27155.5 平均 68.2 42.7 55.3 155.0 364.33 574.6 445.1 4 634.8 340.8 444.1 45.7 44.8 28155.3 雨量站 草(嶺雨量站 700 ) 單位:毫米 月平均降雨量(毫米) 月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11 12 月份 月 草 草嶺雨量站 測站編號 C0K240 X:218709 Y:2610260 (TWD97) 資料來源: 中央氣象局 附錄六-86 附錄六 五、即時現勘調查 疏散時間:無 原先規劃避難處所:無 補充說明: 疏散避難情況 疏散人數:無 本次疏散避難何處:無 1.現況描述:利奇馬颱風期間,連日豪雨造成邊坡土壤鬆動,大量 土石滑落至 149 乙線,一度造成交通中斷。 2.災害規模:崩塌地 1 面積約 0.04 公頃,平均深度約 2 公尺,長度 約 20 公尺,寬度約 20 公尺,堆積量體約 800 立方公尺;崩塌地 2 面積約 0.01 公頃,平均深度約 2 公尺,長度約 10 公尺,寬度約 10 公尺,堆積量體約 200 立方公尺。 現況描述紀錄 災 民宅建物 損 公共設施 統 人命/房舍/ 計 3.災損統計:護欄毀損 5 公尺。 無。 無。 農地毀損統計 死亡 0 人 失蹤 0 人 受傷 0 人 房屋受損 0 戶 農地流失 0m 既有工程設施損壞 護欄毀損 5 公尺。 即時處置情況 公所已派員清除堆積土石,搶通道路。 崩塌地調查紀錄表(崩塌地災害類型用) 崩塌地臨時編號 雲林古坑-001 崩塌機制 □道路邊坡崩塌 GPS 坐標 斜面坡度 崩塌分類 ■沖蝕 崩塌地地質材料 桂竹林層大窩砂岩段(泥質砂岩,砂岩及頁岩互層) 地表變異情形 □龜裂 □下陷 □擠壓 □隆起 崩塌規模 長度 約 20 m 保全對象區位 □崩塌區 □裸露地 約 20 m 高度 寬度 約 m 崩塌深 約 2 m 崩塌面積 約 400 m2 □無保全 □其他 ■堆積區 保全對象至上邊坡冠部水平距離 崩塌地周圍植被 X:215581 Y:2611662 □河岸崩塌 □河岸山腹崩塌 ■源頭崩塌 □一般邊坡崩塌 □逆向坡 □順向坡 ■水平層狀坡 □崩積崖 □填方坡 □其他 □<30 度 □30-45 度 □45-60 度 ■60-75 度 □>75 度 ■山崩 □地滑 □斜交坡 □階地崖 □<15 度 邊坡類型 TWD97 240 m 保全對象至下邊坡坡趾水平距離 □人造林 □草地 □其他 ■自然林 附錄六-87 220 m 附錄六 六、降雨量 量分析 8/1 1 8 時 00 分 災害發生 =210 mm、I=10 mm/h )) ( R= 降雨組體圖 (參 參考雨量站:草嶺(C0K24 40) 土石流警 警戒基準值:350 mm) 本次降 降雨開始時 時間 8 月 10 0 日 03 時 本次降 降雨結束時 時間 8 月 11 1 日 18 時 本次降 降雨延時 40 hr 降 本次降 降雨累積雨 雨量 雨 本次降 降雨平均降 降雨強度(m mm/h) 參 數 本次降 降雨最大降 降雨強度(m mm/h) 237 mm m 災害發 發生時刻降 降雨強度(m mm/h) 10 mm m/h 災害發 發生時刻有 有效累積雨量 量(mm) 210 mm m 災害發 發生時刻累 累積雨量(m mm) 300mm m 與災害 害地點相對 對距離(m) 2,920 m 雨量站 站高程(m) 1132 m 坡度(∘)) 16∘ 坡向(方 方位角)(∘) 290∘ 雨 量 站 位 置 5.9 mm m/h 36 mm m/h 資料來源:「行 資 行政院農業委 委員會水土保 保持局土石流防 防災應變系統 統」網頁 附錄六-88 附錄六 七、災害發生原因分析與二次災害可能性 災害發生 原因分析 二次災害 可能性 降雨條件:本次災害發生時有效累積降雨量 210 mm,降雨強度 10mm/h,為 災害發生主因。 地質條件:災害發生區位地質屬桂竹林層大窩砂岩段,主要組成為泥質砂 岩、砂岩及頁岩互層,鄰近有九芎坪向斜、內磅斷層。 土地利用:崩塌區域為原始林,無明顯土地開發利用情形。 綜合探討:崩塌地位於 149 乙線上邊坡,其發生位置過去有崩塌情形發生, 且部分植生已恢復。研判此次崩塌為邊坡材料風化,加上連日豪 雨導致土壤含水量升高等因素,促使舊有崩塌地再次發生土石崩 落。 由空拍結果判讀,崩塌地下方山溝堆積不少崩落之土石,恐有土砂下移之風 險。另本次災害發生時,崩塌地南側清水溪支流旁亦發生小規模邊坡崩塌,目 前土砂堆積於邊坡上,部分則隨清水溪滑落至下游既有靜水池內,阻塞出流 口,建議應持續觀測此兩區崩塌地變化及清除靜水池內土石。 八、既有工程設施說明 既有工程 設施情形 護欄毀損 5 公尺。 附錄六-89
附錄六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 一、災區基本資料 災害案件編號 108 年利奇馬颱風-雲林古坑-001 災區行政區域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 溪流名稱 清水溪 所屬流域 濁水溪流域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 無 參考雨量站 地標:149 乙線 6K 處 受災地點 土石流警戒發布時間 無 土石流警戒解除時間 無 災害發生時間 坐標 TWD97 X:215581 Y:2611662 108 年 8 月 11 日 8 時 訊息來源:雲林縣政府提供 現勘日期 108 年 8 月 28 日 災害類型 崩塌(山崩、沖蝕) 民宅建物 無 公有建物 無 公共設施 149 乙線道 農林用地 無 保全對象 歷史災害 GPS 無 附錄六-81 草嶺(C0K240) 附錄六 二、災區地 地理位置 置 災 災害位置(TW WD97) X : 215581 Y: 2611662 2 災害位置 置 草嶺雨 雨量站 往梅山 b f 149 乙 清水 水溪 a 崩塌 塌地 1 山溝 山 d 舊崩塌地 地 e g 清水溪 c 崩塌地 2 往南投 影像來源 源:gooogle m map 日期:107 年 12 月 附錄六-82 附錄六 三、現況 三 況及植被情 情形照片 片 現況照片 片 方位角 700 度 a b 方位角 70 度 20 公尺 尺 崩塌地 1 (本 本次災害位置 置) 崩塌地 1 20 公尺 崩塌地 地2 清水溪 溪 山溝 溝 舊崩 崩塌地 108.08.28 山溝 149 乙 往南 南投 往梅山 c 方位角 1335 度 舊有 有崩塌地上岩 岩屑崩落。 108.08.28 8 d 方位角 方 110 度 10 公尺 崩塌 塌地 2 崩塌地 2 山溝 清水溪 溪 10 公尺 清水溪 149 乙 舊崩塌地 舊 149 乙 清水溪旁邊坡 清 坡發生岩屑崩落 落, 土石堆積於邊 土 邊坡上。 108.008.28 方位角 220 度 e 往南投 往梅 梅山 f 108.08.28 8 方位角 135 度 崩塌地 2 崩塌地 地1 土石 石堆積 山 山溝 土石堆積 積 149 道路排水 水溝 崩落土石堆積 積於山溝下游 游處。 108.008.28 邊坡 坡堆積土石滑落 落至路邊排水 水溝, 但尚 尚未影響通水斷 斷面。 附錄六-83 108.08.28 8 附錄六 現況照片 片 g 方位角 1335 度 g1 1 既有 有靜水池 崩塌地 崩 2 清水溪 土石堆積 積 既有靜水池 既 土石堆積 崩落土石堆積 崩 積於邊坡崩塌地 地下方及靜水 水池內。 108.008.28 崩塌 塌地 2 崩落之 之土石滑落至清 清水溪 下游 游靜水池,以 以阻塞出水口 。 附錄六-84 方位角 135 度 附錄六 四、災區環 環境資料 料 致災崩 崩塌地行政 政區域 地文 地(形 因)子 集水區 區面積(A) 集水區 區寬度(W)) 集水區 區最大高差 差(△h) 溪流長 長度(L) 溪流坡 坡度(S) 土地權 權屬 雲 雲林縣古坑 坑鄉草嶺村 村 445 ha 集 集水區面積 積/集水區長 長度 W=0..327km 6670 m 00.886 km 339.5% 山 山坡地 100 0% 地質 區域地質 質 桂竹林 林層大窩砂岩 岩段(泥質 質砂岩,砂 砂岩及頁岩互 互層) 條件 地質構造 造 九芎坪 坪向斜、內磅 磅斷層 災害位置 附錄六-85 附錄六 水文概況 年 1 2 3 4 5 6 7 8 9 110 11 12 年雨 雨量 2010 34 82.5 16 117.5 191.55 317.5 443.5 4 341 572 775 54 49 22933.5 2012 62.5 788 22 240 442 1050.5 224.5 2 1104 153 3 .5 156 73 36009 2013 21.5 0.55 36 319.5 718 161.5 679 1197 218 633.5 15 71 35000.5 2014 0 57.5 67 31.5 543 373.5 461 4 209.5 134.5 0 7.5 70 19555 2015 19 14.5 16 83.5 521.55 93 347 3 991.5 435 377.5 6.5 57.5 26222.5 2016 275.5 34.5 179.5 202 140.55 505 166 345.5 905.5 556 79.5 21 29100.5 2017 0 7.55 54.5 167 251.55 1392 623.5 6 101.5 177 995 30 16 29155.5 2018 133 66.5 51 79 106.55 704 616.5 6 788.5 131 222 17 0.5 27155.5 平均 68.2 42.7 55.3 155.0 364.33 574.6 445.1 4 634.8 340.8 444.1 45.7 44.8 28155.3 雨量站 草(嶺雨量站 700 ) 單位:毫米 月平均降雨量(毫米) 月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11 12 月份 月 草 草嶺雨量站 測站編號 C0K240 X:218709 Y:2610260 (TWD97) 資料來源: 中央氣象局 附錄六-86 附錄六 五、即時現勘調查 疏散時間:無 原先規劃避難處所:無 補充說明: 疏散避難情況 疏散人數:無 本次疏散避難何處:無 1.現況描述:利奇馬颱風期間,連日豪雨造成邊坡土壤鬆動,大量 土石滑落至 149 乙線,一度造成交通中斷。 2.災害規模:崩塌地 1 面積約 0.04 公頃,平均深度約 2 公尺,長度 約 20 公尺,寬度約 20 公尺,堆積量體約 800 立方公尺;崩塌地 2 面積約 0.01 公頃,平均深度約 2 公尺,長度約 10 公尺,寬度約 10 公尺,堆積量體約 200 立方公尺。 現況描述紀錄 災 民宅建物 損 公共設施 統 人命/房舍/ 計 3.災損統計:護欄毀損 5 公尺。 無。 無。 農地毀損統計 死亡 0 人 失蹤 0 人 受傷 0 人 房屋受損 0 戶 農地流失 0m 既有工程設施損壞 護欄毀損 5 公尺。 即時處置情況 公所已派員清除堆積土石,搶通道路。 崩塌地調查紀錄表(崩塌地災害類型用) 崩塌地臨時編號 雲林古坑-001 崩塌機制 □道路邊坡崩塌 GPS 坐標 斜面坡度 崩塌分類 ■沖蝕 崩塌地地質材料 桂竹林層大窩砂岩段(泥質砂岩,砂岩及頁岩互層) 地表變異情形 □龜裂 □下陷 □擠壓 □隆起 崩塌規模 長度 約 20 m 保全對象區位 □崩塌區 □裸露地 約 20 m 高度 寬度 約 m 崩塌深 約 2 m 崩塌面積 約 400 m2 □無保全 □其他 ■堆積區 保全對象至上邊坡冠部水平距離 崩塌地周圍植被 X:215581 Y:2611662 □河岸崩塌 □河岸山腹崩塌 ■源頭崩塌 □一般邊坡崩塌 □逆向坡 □順向坡 ■水平層狀坡 □崩積崖 □填方坡 □其他 □<30 度 □30-45 度 □45-60 度 ■60-75 度 □>75 度 ■山崩 □地滑 □斜交坡 □階地崖 □<15 度 邊坡類型 TWD97 240 m 保全對象至下邊坡坡趾水平距離 □人造林 □草地 □其他 ■自然林 附錄六-87 220 m 附錄六 六、降雨量 量分析 8/1 1 8 時 00 分 災害發生 =210 mm、I=10 mm/h )) ( R= 降雨組體圖 (參 參考雨量站:草嶺(C0K24 40) 土石流警 警戒基準值:350 mm) 本次降 降雨開始時 時間 8 月 10 0 日 03 時 本次降 降雨結束時 時間 8 月 11 1 日 18 時 本次降 降雨延時 40 hr 降 本次降 降雨累積雨 雨量 雨 本次降 降雨平均降 降雨強度(m mm/h) 參 數 本次降 降雨最大降 降雨強度(m mm/h) 237 mm m 災害發 發生時刻降 降雨強度(m mm/h) 10 mm m/h 災害發 發生時刻有 有效累積雨量 量(mm) 210 mm m 災害發 發生時刻累 累積雨量(m mm) 300mm m 與災害 害地點相對 對距離(m) 2,920 m 雨量站 站高程(m) 1132 m 坡度(∘)) 16∘ 坡向(方 方位角)(∘) 290∘ 雨 量 站 位 置 5.9 mm m/h 36 mm m/h 資料來源:「行 資 行政院農業委 委員會水土保 保持局土石流防 防災應變系統 統」網頁 附錄六-88 附錄六 七、災害發生原因分析與二次災害可能性 災害發生 原因分析 二次災害 可能性 降雨條件:本次災害發生時有效累積降雨量 210 mm,降雨強度 10mm/h,為 災害發生主因。 地質條件:災害發生區位地質屬桂竹林層大窩砂岩段,主要組成為泥質砂 岩、砂岩及頁岩互層,鄰近有九芎坪向斜、內磅斷層。 土地利用:崩塌區域為原始林,無明顯土地開發利用情形。 綜合探討:崩塌地位於 149 乙線上邊坡,其發生位置過去有崩塌情形發生, 且部分植生已恢復。研判此次崩塌為邊坡材料風化,加上連日豪 雨導致土壤含水量升高等因素,促使舊有崩塌地再次發生土石崩 落。 由空拍結果判讀,崩塌地下方山溝堆積不少崩落之土石,恐有土砂下移之風 險。另本次災害發生時,崩塌地南側清水溪支流旁亦發生小規模邊坡崩塌,目 前土砂堆積於邊坡上,部分則隨清水溪滑落至下游既有靜水池內,阻塞出流 口,建議應持續觀測此兩區崩塌地變化及清除靜水池內土石。 八、既有工程設施說明 既有工程 設施情形 護欄毀損 5 公尺。 附錄六-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