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106年1011豪雨-宜蘭大同-001
Description (Dublin Core)
降雨條件:本次災害災害發生時有效累積降雨量為5.6mm,因通洪斷面不足,加上降雨延時長,為致災條件之一。
地質條件:地質材料由砂岩及頁岩組成,其地質條件對於邊坡穩定性較為不利。
土地利用:土石流潛勢溪流溪岸沿線崩塌範圍無土地利用情形。
綜合探討:因河道上游崩塌地提供大量土石,且因下游通洪斷面不足,土石宣洩不及,造成土石溢流至台7 甲線上。
Identifier (Dublin Core)
460
name (Friend of a Friend)
DF20171013-460.pdf
Initiating Event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1061011豪雨
Type (Dublin Core)
洪水
Date (Dublin Core)
2017-10-13
Temporal Coverage (Dublin Core)
-
土地權屬 (landslide_event)
林班地100%
縣市 (landslide_event)
宜蘭縣
鄉鎮 (landslide_event)
大同鄉
村里 (landslide_event)
茂安村
地標 (landslide_event)
地標:台7 甲線11.4K 之德荃橋
Creator (Dublin Core)
媒體
short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 現況描述:106 年1011 豪雨期間,洪水挾帶大量土石流入下游,河道土石淤積深度高達4~5m,在通洪斷面不足情況下使得洪水溢流橋面並流向河道左岸道路,造成道路路基掏空(約4 平方公尺),台7 甲線(德荃橋)因土石堆積交通中斷。
2. 災害規模:台7 甲線11.4K 處(德荃橋)遭土石埋沒,交通中斷。
3. 災損統計:道路遭土石淹埋部分合計約70 公尺。
extracted text (Extract Text)
宜蘭縣大同鄉茂安村

一、災區基本資料
災害案件編號

106 年 1011 豪雨-宜蘭大同-001

災區行政區域

宜蘭縣大同鄉茂安村

溪流名稱

土石流潛勢溪流宜縣 DF069

所屬流域

蘭陽溪流域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

500 mm

參考雨量站

地標:台 7 甲線 11.4K 之德荃 GPS

受災地點



坐標

留茂安

TWD97 X:296202 Y:2714811

土石流警戒發布時間

106 年 10 月 13 日 22:30(發布黃色)

土石流警戒解除時間

106 年 10 月 15 日 18:30(解除黃色)

災害發生時間

106 年 10 月 13 日上午
訊息來源:媒體

現勘日期

106 年 11 月 02 日

災害類型

洪水
民宅建物

1~4 戶

公有建物



公共設施

台 7 甲線

農林用地

人造林(竹林)

保全對象

106 年尼莎暨海棠颱風-土石推積交通中斷

歷史災害

附錄五-140

二、災區地理位置

災害位置(TWD97)
X: 296202 Y:2714811

留茂安雨量

往土場

土石堆積區

台七甲

土石流潛勢溪流宜縣 DF069

往四季
影像來源:Google earth 日期:105 年 10 月

附錄五-141

三、現況照片
現況照片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流水方向

土石大量堆積河道
b2

通洪斷面不足
土石溢流橋面

土石流潛勢溪流(宜縣
DF069) 河 道 通 洪 斷 面 不
足,造成土石洪水溢淹至
台 7 甲線(德荃橋)橋面,
造成道路中斷。

台 7 甲線(德荃橋)
往羅東、土場
往四季

空拍照片來源:宏祥工程顧問公司 提供 日期:106 年 10 月 16 日

附錄五-142

現況照片
蘭陽溪

c

土石溢流至德
荃橋橋面改道
至左岸道路,
造成下游左岸
道路路基掏
空。

流水方向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b1

土石大量堆積河道
往四季

台 7 甲線(德荃橋)

往羅東、土場

空拍照片來源:宏祥工程顧問公司 提供 日期:106 年 10 月 16 日
方位角 30 度

b1

方位角 310 度

b2

往羅東、土場
往羅東、土場
台 7 甲線(德荃橋)

台 7 甲線(德荃橋)

流水方向
土石溢流至德
荃橋橋面

下游通洪受大量土砂影響,土石流宣洩不
及,造成土石溢流至台七線,交通遭中斷。

往四季

往四季

台 7 甲線道路土石清除完成,已開放通車。

附錄五-143

現況照片
b2

往羅東、土場

方位角 290 度

方位角 270 度

b2

往四季

蘭陽溪
往四季

通洪斷面不足
土石溢流至德
荃橋橋面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流水方向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流水方向

台 7 甲線道路土石清除完成,德荃橋上游側疏通河道斷面寬約 12
公尺,深約 1.5~2 公尺,土石暫置於道路兩旁,現已開放通車

台 7 甲線德荃橋處因通洪斷面不足,導致洪
水土砂溢流橋面造成道路中斷。

b1

往羅東、土場

往羅東、土場

方位角 180 度

方位角 30 度

c1

往四季

往台 7 甲線
德荃橋

往蘭陽溪
道路路基掏空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流水方向

流水方向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台 7 甲線德荃橋處下游側疏通河道斷面寬約 12 公尺,深約 2 公
尺。

土石溢流至土石流潛勢溪流(宜縣 DF069)下游左岸道路,造成道路
路基掏空(約 4 平方公尺)。

附錄五-144

四、災區環境資料

(

致災野溪集水區行政區域
集水區面積(A)

土地權屬

起伏量(Rf)


起伏比(R)

集水區寬度(W)

形狀因子(F)
溪流
溪流長度
條件
溪流坡度

)

宜蘭縣大同鄉茂安村
143 公頃
林班地 100%
集水區內最大高差 Rf=778 m
集水區內最大高差/兩點間水平距離 R=0.594
集水區面積/集水區長度 W= 0.109km
集水區寬度/集水區長度 F=0.481
1,451m
53.66%

地質條件 區域地質 廬山層-主要為硬頁岩、板岩、千枚岩。
地質構造 無

附錄五-145

水 文 概 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雨量

2009

31

60

124

103

91

147

110

586

105

886

48

61

2352

2010

84

143

24

71

90

369

236

103

341

637

102

59

2259

2011

66

51

98

37

227

104

122

304

123

603

253

142

2130

2012

109

133

63

121

220

405

595 1327

304

90

155

137

3659

2013

66

36

56

222

233

51

332

218

644

238

115

128

2339

2014

14

88

79

61

214

161

437

166

171

147

105

114

1757

2015

37

50

106

55

215

87

253

808

468

106

113

77

2375





平均

(

58.1 80.1 78.6 95.7 184.3 189.1 297.9 501.7 308.0 386.7 127.3 102.6
雨 註:(*)統計資料不完整、(-)無降水、(X)儀器故障








)






雨量站
測站編號
X: 295731

留茂安(01U070)
Y: 2713985

資料來源:水利署

附錄五-146

(TWD97)

2410.1

五、即時現勘調查
疏散避難情況

疏散時間:無
原先規劃避難處所:
補充說明:

現況描述紀錄

1. 現況描述:106 年 1011 豪雨期間,洪水挾帶大量土石流入下游,河道
土石淤積深度高達 4~5m,在通洪斷面不足情況下使得洪水溢流橋面並
流向河道左岸道路,造成道路路基掏空(約 4 平方公尺),台 7 甲線(德
荃橋)因土石堆積交通中斷。
2. 災害規模:台 7 甲線 11.4K 處(德荃橋)遭土石埋沒,交通中斷。
3. 災損統計:道路遭土石淹埋部分合計約 70 公尺。

民宅建物

疏散人數:無
本次疏散避難何處:



災 損 公共設施

統 計
人命/房舍/道
死亡
路毀損統計

0 人 失蹤 0 人

受傷 0 人 房屋受損 0 棟 道路毀損

既有工程設施損壞



即時處置情況

公路局派機具協助清除土砂搶通道路。

附錄五-147

約 70 m

六、降雨量分析



10/13 8 時 30 分災害發生
(R=148 mm、I=8 mm/h)






參考雨量站: 留茂安(01U070)

土石流警戒值:500mm

本次降雨開始時間

10 月 12 日 20 時

本次降雨結束時間

10 月 13 日 23 時

本次降雨延時

27 hr

降 本次降雨累積雨量

本次降雨平均降雨強度(mm/h)

數 本次降雨最大降雨強度(mm/h)







415 mm【依據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雨量資訊】
5.37(mm/h)
50(mm/h)

災害發生時刻降雨強度(mm/h)

8(mm/h)

災害發生時刻有效累積雨量(mm)

5.6 mm

災害發生時刻累積雨量(mm)

148 mm

與災害地點相對距離(m)

約 930(m)

雨量站高程(m)

585(m)

坡度(∘)

-

坡向(方位角)(∘)

2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網頁

附錄五-148

七、災害發生原因分析與二次災害可能性
降雨條件:本次災害災害發生時有效累積降雨量為 5.6mm,因通洪斷面不足,
加上降雨延時長,為致災條件之一。

災害發生
原因分析

地質條件:地質材料由砂岩及頁岩組成,其地質條件對於邊坡穩定性較為不
利。
土地利用:土石流潛勢溪流溪岸沿線崩塌範圍無土地利用情形。

二次災害
可能性

綜合探討:因河道上游崩塌地提供大量土石,且因下游通洪斷面不足,土石
宣洩不及,造成土石溢流至台 7 甲線上。
因土砂已堆積淤滿河道,造成通洪斷面不足,建議可針對野溪上下游進行整
治,擴大通洪斷面,可有效降低災害發生之可能性。

八、既有工程設施說明
既有工程
設施情形

道路遭土石淹埋部分合計約 70 公尺。

附錄五-149

宜蘭縣大同鄉茂安村

一、災區基本資料
災害案件編號

106 年 1011 豪雨-宜蘭大同-001

災區行政區域

宜蘭縣大同鄉茂安村

溪流名稱

土石流潛勢溪流宜縣 DF069

所屬流域

蘭陽溪流域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

500 mm

參考雨量站

地標:台 7 甲線 11.4K 之德荃 GPS

受災地點



坐標

留茂安

TWD97 X:296202 Y:2714811

土石流警戒發布時間

106 年 10 月 13 日 22:30(發布黃色)

土石流警戒解除時間

106 年 10 月 15 日 18:30(解除黃色)

災害發生時間

106 年 10 月 13 日上午
訊息來源:媒體

現勘日期

106 年 11 月 02 日

災害類型

洪水
民宅建物

1~4 戶

公有建物



公共設施

台 7 甲線

農林用地

人造林(竹林)

保全對象

106 年尼莎暨海棠颱風-土石推積交通中斷

歷史災害

附錄五-140

二、災區地理位置

災害位置(TWD97)
X: 296202 Y:2714811

留茂安雨量

往土場

土石堆積區

台七甲

土石流潛勢溪流宜縣 DF069

往四季
影像來源:Google earth 日期:105 年 10 月

附錄五-141

三、現況照片
現況照片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流水方向

土石大量堆積河道
b2

通洪斷面不足
土石溢流橋面

土石流潛勢溪流(宜縣
DF069) 河 道 通 洪 斷 面 不
足,造成土石洪水溢淹至
台 7 甲線(德荃橋)橋面,
造成道路中斷。

台 7 甲線(德荃橋)
往羅東、土場
往四季

空拍照片來源:宏祥工程顧問公司 提供 日期:106 年 10 月 16 日

附錄五-142

現況照片
蘭陽溪

c

土石溢流至德
荃橋橋面改道
至左岸道路,
造成下游左岸
道路路基掏
空。

流水方向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b1

土石大量堆積河道
往四季

台 7 甲線(德荃橋)

往羅東、土場

空拍照片來源:宏祥工程顧問公司 提供 日期:106 年 10 月 16 日
方位角 30 度

b1

方位角 310 度

b2

往羅東、土場
往羅東、土場
台 7 甲線(德荃橋)

台 7 甲線(德荃橋)

流水方向
土石溢流至德
荃橋橋面

下游通洪受大量土砂影響,土石流宣洩不
及,造成土石溢流至台七線,交通遭中斷。

往四季

往四季

台 7 甲線道路土石清除完成,已開放通車。

附錄五-143

現況照片
b2

往羅東、土場

方位角 290 度

方位角 270 度

b2

往四季

蘭陽溪
往四季

通洪斷面不足
土石溢流至德
荃橋橋面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流水方向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流水方向

台 7 甲線道路土石清除完成,德荃橋上游側疏通河道斷面寬約 12
公尺,深約 1.5~2 公尺,土石暫置於道路兩旁,現已開放通車

台 7 甲線德荃橋處因通洪斷面不足,導致洪
水土砂溢流橋面造成道路中斷。

b1

往羅東、土場

往羅東、土場

方位角 180 度

方位角 30 度

c1

往四季

往台 7 甲線
德荃橋

往蘭陽溪
道路路基掏空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流水方向

流水方向

土石流潛勢溪流
(宜縣 DF069)
台 7 甲線德荃橋處下游側疏通河道斷面寬約 12 公尺,深約 2 公
尺。

土石溢流至土石流潛勢溪流(宜縣 DF069)下游左岸道路,造成道路
路基掏空(約 4 平方公尺)。

附錄五-144

四、災區環境資料

(

致災野溪集水區行政區域
集水區面積(A)

土地權屬

起伏量(Rf)


起伏比(R)

集水區寬度(W)

形狀因子(F)
溪流
溪流長度
條件
溪流坡度

)

宜蘭縣大同鄉茂安村
143 公頃
林班地 100%
集水區內最大高差 Rf=778 m
集水區內最大高差/兩點間水平距離 R=0.594
集水區面積/集水區長度 W= 0.109km
集水區寬度/集水區長度 F=0.481
1,451m
53.66%

地質條件 區域地質 廬山層-主要為硬頁岩、板岩、千枚岩。
地質構造 無

附錄五-145

水 文 概 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雨量

2009

31

60

124

103

91

147

110

586

105

886

48

61

2352

2010

84

143

24

71

90

369

236

103

341

637

102

59

2259

2011

66

51

98

37

227

104

122

304

123

603

253

142

2130

2012

109

133

63

121

220

405

595 1327

304

90

155

137

3659

2013

66

36

56

222

233

51

332

218

644

238

115

128

2339

2014

14

88

79

61

214

161

437

166

171

147

105

114

1757

2015

37

50

106

55

215

87

253

808

468

106

113

77

2375





平均

(

58.1 80.1 78.6 95.7 184.3 189.1 297.9 501.7 308.0 386.7 127.3 102.6
雨 註:(*)統計資料不完整、(-)無降水、(X)儀器故障








)






雨量站
測站編號
X: 295731

留茂安(01U070)
Y: 2713985

資料來源:水利署

附錄五-146

(TWD97)

2410.1

五、即時現勘調查
疏散避難情況

疏散時間:無
原先規劃避難處所:
補充說明:

現況描述紀錄

1. 現況描述:106 年 1011 豪雨期間,洪水挾帶大量土石流入下游,河道
土石淤積深度高達 4~5m,在通洪斷面不足情況下使得洪水溢流橋面並
流向河道左岸道路,造成道路路基掏空(約 4 平方公尺),台 7 甲線(德
荃橋)因土石堆積交通中斷。
2. 災害規模:台 7 甲線 11.4K 處(德荃橋)遭土石埋沒,交通中斷。
3. 災損統計:道路遭土石淹埋部分合計約 70 公尺。

民宅建物

疏散人數:無
本次疏散避難何處:



災 損 公共設施

統 計
人命/房舍/道
死亡
路毀損統計

0 人 失蹤 0 人

受傷 0 人 房屋受損 0 棟 道路毀損

既有工程設施損壞



即時處置情況

公路局派機具協助清除土砂搶通道路。

附錄五-147

約 70 m

六、降雨量分析



10/13 8 時 30 分災害發生
(R=148 mm、I=8 mm/h)






參考雨量站: 留茂安(01U070)

土石流警戒值:500mm

本次降雨開始時間

10 月 12 日 20 時

本次降雨結束時間

10 月 13 日 23 時

本次降雨延時

27 hr

降 本次降雨累積雨量

本次降雨平均降雨強度(mm/h)

數 本次降雨最大降雨強度(mm/h)







415 mm【依據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雨量資訊】
5.37(mm/h)
50(mm/h)

災害發生時刻降雨強度(mm/h)

8(mm/h)

災害發生時刻有效累積雨量(mm)

5.6 mm

災害發生時刻累積雨量(mm)

148 mm

與災害地點相對距離(m)

約 930(m)

雨量站高程(m)

585(m)

坡度(∘)

-

坡向(方位角)(∘)

2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網頁

附錄五-148

七、災害發生原因分析與二次災害可能性
降雨條件:本次災害災害發生時有效累積降雨量為 5.6mm,因通洪斷面不足,
加上降雨延時長,為致災條件之一。

災害發生
原因分析

地質條件:地質材料由砂岩及頁岩組成,其地質條件對於邊坡穩定性較為不
利。
土地利用:土石流潛勢溪流溪岸沿線崩塌範圍無土地利用情形。

二次災害
可能性

綜合探討:因河道上游崩塌地提供大量土石,且因下游通洪斷面不足,土石
宣洩不及,造成土石溢流至台 7 甲線上。
因土砂已堆積淤滿河道,造成通洪斷面不足,建議可針對野溪上下游進行整
治,擴大通洪斷面,可有效降低災害發生之可能性。

八、既有工程設施說明
既有工程
設施情形

道路遭土石淹埋部分合計約 70 公尺。

附錄五-149

 
 

Other Media